?本报秦皇岛讯 (通讯员 冀仁轩)近年来,河北秦皇岛技师学院深入落实“三全育人”任务,对思政课程体系进行重组,逐步建立“德育课+X”的多元特色思政课程体系,即以德育课为核心,美育课程、传统文化课程、通用职业素质课程、劳动教育课程、心理健康课程等为辅的思政课程体系,将“教书”与“育人”紧密结合、“立德树人”与铸就“大国工匠”紧密结合。
课程体系中以德育课为主干,在发挥立德树人功能上起主导作用,在学生成长中起思想引领作用。其他课程作为体系内德育课程的分支,成为德育课程强有力的支撑,使思政课程体系具备丰富的层次感,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,内容更加鲜活生动。例如,传统文化课程书法课陶冶学生情操,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;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,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;劳动教育课通过“理论+实操”的模式指导学生走出去、动起来,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,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;美育课程音乐鉴赏课提升学生审美能力,增强文化艺术修养;通用职业素质课程通过八个相关模块的教学与实践,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,促进内外兼修、知行合一。
“德育课+X”课程体系构建后,学院对授课教学目的统一重新定位,依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,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,凭借多媒体教学技术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撑,进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。
灵活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。从做好课前导入入手,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,以现有的电脑、智能手机为工具,利用云班课、QQ群、微信公众号搭建个性化网络互动平台,选取与思政课堂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共享微课视频,指导学生课前在线学习。
任务引领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。充分关注学生心理与学习需求,找准思政课切入点,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,并结合不同任务合理设置对应的情景或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,构建一种主题代入感较强的、迅速引发学生思考的体验式课堂氛围,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,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动机,在教师引导下把教学过程转化为让学生“经历—体验—感受—探索”的学习过程。
靶向式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,找出每堂课的主线,紧扣教材,又紧密结合社会时事热点、发展态势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,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,增加思政课实践活动内容;另一方面注重问题导向,立足学情校情,编写优秀思政典型案例册和职业院校学生思政反向问题案例册,经过分析提炼,形成既有针对性又系统化的思政教学专题。
课后延伸升华回归思政课程本质。做好思政课的分享总结环节,构建多元化、多层次、多维度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,在自评互评中形成思维碰撞,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感悟。重视知识点的课后延伸,结合所授内容制定课后延伸实践项目,引导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,注重教学模块理论与现实生活、职业场景相结合,让学生达到“实践—认识—践行”的课程再升华。